业务1: | 业务2: | 业务3: |
儿童用药有10大误区 正确用药记住3要诀 发布时间: 2020/5/25 9:56:22 被阅览数: 4659 次 来源:东方头条 作者:东方头条 |
与成年人不同,儿童的身体抵抗力较弱,生病是常有的事情,与成年人相同,儿童生病了也需要吃药,但是,许多家长就忽视了儿童用药的特殊性,采用了一些比较蠢的方式,结果起到了相反的效果,下面我们看看儿童用药都有哪些误区?
儿童用药的10大误区
果汁服药
用果汁送服药物,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,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,或使药物提前分解,降低药效。
喂药加糖
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,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。再者,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、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,产生有害物质。
剥去溶衣
外包溶衣的药物~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环,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,易产生不良反应。
盲目联合用药
有些家长倾向于联合用药,如孩子发烧了,会同时使用中成药和西药,或者同时服用几种西药,以为使用多种“有针对性”的药能更有效地治疗疾病。可能使某些药物的成分叠加服用,因某些成分过量服用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。
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
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“小了一号”的大人,以为大人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的不同。于是,孩子生病时,有些家长会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。可能因小儿代谢、耐受性差而损害自身机体,产生严重副作用。
用药原则颠倒
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,应该“能外用不口服,能口服不注射、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”。但家长有时会颠倒“用药原则”,如孩子得了湿疹,会找些中药给孩子服用;孩子感冒、支气管炎不选择口服药物,而要求医生输液,认为“吊水”好得快。用药原则颠倒,从安全用药角度,对孩子其实是增加了用药安全隐患,毕竟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更多,从药物经济学角度,过多静脉给药则带来医疗资源的浪费。
弄错剂量,毫升毫克分不清
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,比如毫升(ml)、毫克(mg)等。有的时候,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,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,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。例如,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,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.25ml(相当于2.5mg),有些医生喜欢写2.5mg,如果把这里的2.5mg错看成2.5ml,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,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,美国报道过这样的例子。
滥用抗生素
孩子感冒发烧,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,于是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。事实上,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发展成肺炎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,但不能预防肺炎,预防肺炎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。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,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,抗生素不再起作用。
滥补营养品
一些家长长期给孩子服用钙剂,造成骨骼的过早钙化,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。更甚者给予大量营养补品,却不知道这些营养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类激素物质,用之过多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的紊乱,形成早熟或影响发育。有的家长把维生素视为营养药物而不加限制地使用,这样容易导致维生素中毒,应以食物中的维生素为最佳选择。
乱用止泻药
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,治疗应根据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、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。但有些家长不加选择地乱用止泻药,用后腹泻虽然减轻,但因肠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,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。
儿童用药安全3要诀
1、药量不多也不少
给小朋友的药量,是依据年龄、体重(身高)来计算的哟!
◎主动提醒医生、配药医生,仔细确认小朋友的年龄、体重、身高。
◎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完全,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,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,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。磨粉分包误差大,应避免采用。
◎精确好用的量具、喂药器,先确认药量刻度,并正确量取,小朋友才能吃进适当的药量。
2、好吞服、免吃苦
避免孩子哭闹呛吐,您应选择适合小朋友吃的药剂。
◎主动向医生、配药医生说明孩子吃药的需求,希望优先提供优先选用液剂、糖浆、悬浮剂等喝的药品。
◎另有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固体药品。例如原厂包装的颗粒状的粉剂、容易咬碎的咀嚼锭等。
3、仔细核对药袋、妥善保存药品、记录用药情形
◎向医生索取药单(处方笺),拿单领药。
◎领药时核对药单、药袋等,是否正确无误。
◎不用标示不清的磨粉药、分装药水。
◎将药品放在适当、安全的地方,以免儿童误食。
◎把孩子用药情形,仔细记录下来。
|